帶孩子易精神緊繃,人夫:我懂老婆強忍崩潰的痛

美國知名作家瓊·安德森也曾寫過一本《好女人,翹家去》的書,倡議作為媽媽,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小假期,哪怕只是從小的片刻開始,也需要暫停工作和家務,真正留點時間給自己。因為,天生的母性、社會的期待,很容易讓新手媽媽在進入這個角色後,不自覺的陷入一種「無我」模式,對孩子投入過度的、無止盡的愛……而這樣無論對媽媽、孩子,還是整個家庭,都是一件太過恐怖的事情。

每週六的上午,我帶孩子去參加才藝班,總會看見這樣一位爸爸。

這位爸爸獨自坐在小小班(3-4歲)教室的門外,要麼把電腦放在腿上,忙一會自己的工作;要麼帶一本書來,一個人安靜的看書。每每兒子下課出來,他總是牽起兒子的手問:「一會你想去哪玩啊?我們去騎單車?滑輪?還是踢球?」

 

15604415496289.jpeg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班上有個媽媽好奇,問他:「怎麼總是見你一個人接送孩子啊,他媽媽呢?」

爸爸回答:「我們家有個傳統,就是每週六給孩子媽媽放一天假。她跟朋友出去玩了。」

同班幾個媽媽聽完爆讚:「天啊,你這爸爸也太好了!覺悟太高了」,「瞧瞧,這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爸爸」……

這位爸爸靦腆笑著答:「沒有你們說的這麼好,但這確實是我們家自己長期的『實戰經驗』得來的。 如果家裡有一個人長期為主帶孩子,那麼建議每週至少要給他們放真正意義上的一天假。

這個爸爸給我們講起了他們家的故事:

孩子半歲那年,本來幫著一起照顧孩子的外婆,因老家有事不得不回去。一時沒有人可以再過來幫忙,養孩子的重任就瞬間落在妻子身上。

「她本來自己有工作,可為了孩子先辭了。一開始還算好,可沒多久我發現,本來為人處世特溫和、圓融、得體的一人,卻也經常情緒失控、氣急敗壞。好幾次我下班回家,都 明顯感覺她在強忍著、壓抑著自己的怒火和煩躁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大概正因為這位爸爸家裡沒有老人幫忙,家務事自己參與的也多,所以對於帶孩子的繁瑣和淩亂,他懂。

「我發現帶孩子、尤其照顧小寶寶,真的特別瑣碎具體。你剛收拾好的房間,他轉眼就能給你弄亂;你試著跟他溝通,他完全不懂你在哪一國;而且只要醒著,就精力特別旺盛;還特別不願意自己玩,分分鐘都要人陪著……要是再遇上生病或者夜裡不睡」

「所以 真不奇怪我老婆原先那麼好的脾氣,那時也常常崩潰」,孩子爸爸說。

15604415508636.jpeg

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,這位爸爸開始反思:與其週末總是兩個人一起帶孩子,倒還不如自己多擔當一些,把老婆解放出來,爭取每週給她一天假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「真的,長期帶孩子的人神經繃得太緊了,且 一直處於高壓、高強度、高焦慮的狀態,本身就是一種危險」,這位爸爸強調原因。

所以他鼓勵她一定要有休息,「而且是徹底的休息,不是在家歇著、幫著看著,而是要『抽離』出去,和朋友一起聊天逛街、看場電影、換個心情……畢竟她的心情好了,孩子才能真正得到快樂嘛。」

15604415506471.jpeg

懂得給媽媽適當放假的爸爸,不過是懂得:媽媽的好心情,才能帶出快樂的孩子,更是幸福家庭的重要基礎;爸爸主動關懷,也能得到更多體貼,更是一家人合力向上的關鍵。

一個好的媽媽,也永遠是一個好的自己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擺脫固化的生活模式,首先是對自己的一種刷新和補給,同時,也能讓親子關係在短暫分離中,既更加親密又相互獨立。

一段好的家庭關係,不是伴侶始終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、而孩子永遠是那個嚶嚶待哺的孩子,而是每個人都能在這段關係中,既有所成長又相互成就。

一個不快樂的媽媽,會培養出一個不快樂、不自信的孩子。反之,一個快樂的媽媽,則會培養出一個敢於做自己、勇敢自信的孩子。

陳小春、應采兒這對歡喜冤家,是娛樂圈中比較穩定和長情的一對伴侶。陳小春曾在電視節目中坦言,自己會和應采兒結婚,最重要的原因,是她來自一個非常有愛的家庭,非常開朗、快樂,這彌補了自己由於原生家庭而導致的抑鬱氣質。應采兒的快樂不僅影響了陳小春,更影響了自己的兒子Jasper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15604415508256.jpeg

 

第五季《爸爸去哪兒》中,陳小春因為Jasper拿著大喇叭嬉笑大喊,格外生氣,那氣場之大,讓大人看了都想退避三分。

可Jasper不僅沒被嚇哭,反而拿起揚聲器,用溫和的口吻對陳小春說:「Can you stop angry now?(你現在能不生氣嗎?)」然後自動關閉了揚聲器。

小小年紀的Jasper面對外界的怒火,沒有心生恐懼,反而篤定地要求平等對話、溫柔地表達自己,無疑展現了一個孩子的勇氣和自信。母親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面鏡子,如果有一個快樂的媽媽,孩子照見的自己,是被接納的、是有支持的、可愛的、勇敢的、自信的;倘若有一個不快樂的母親,孩子在鏡子裡看見的,是一個不該快樂的、不被喜歡、缺乏勇氣和自信、孤獨的自己。

 

媽媽的情緒,藏在爸爸的情商中

曾經看過一段話:

媽媽的情緒是家庭的溫度計,爸爸是溫度計上的「控制按鈕」。

爸爸可以用自己的一個個小行動幫媽媽調整好家裡的「溫度」,隨時讓家裡「陰」轉「晴」。

我自小脾氣有點急,做了媽媽以後,更是常常因一些突如其來的狀況而變得慌亂和急躁。

還好每一次都有老公扮演「滅火器」的角色,把我發火的苗頭扼殺在搖籃中,讓家裡一直保持一份快樂的氣氛。

 

女兒有段時間常常玩到12點才睡,早上5點就醒了。

我完全受不了,總想發火,老公看出我的煩躁,總是督促我去睡覺,他陪著女兒玩耍。

我最近因為各種原因,兩個月內長胖了20斤,家裡的衣服全都穿不上了,內心一片崩潰。

每一次提起自己胖,老公都會說:「哪裡胖了?肉肉的多可愛。」

每一次說要減肥,老公都會說:「你現在正好,完全不需要減啊。」

在我誇女兒漂亮的時候,他會加上一句:「跟媽媽一樣漂亮」。

在我喊女兒小公主的時候,他也會來一句:「咱們家有一個大公主,還有一個小公主。」

媽媽情緒的調控,離不開爸爸的愛,更離不開爸爸的情商。

高情商的爸爸,能夠快速識別媽媽的情緒變化,通過開玩笑、讚美等方式,説明媽媽從負面情緒中儘快抽離出來,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。

如今,大部分的傳統家庭依然以媽媽帶孩子為主。 而媽媽嘗試給自己放假,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「放手」、懂得適當「交棒」給爸爸。

我朋友的一位姐姐,兩個兒子的二胎媽媽。去年因為一次難得的晉升機會,而不得已每週末需要抽身三小時,去參加一期職業培訓。

爸爸和哥哥體恤媽媽這些年為家庭的付出,決定全力支持。可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,每週她缺席的那個下午, 家中三個男人一台戲,且還上映的很精彩。

哥哥點菜、爸爸做飯;哥哥讀書、弟弟聽書;哥哥擦桌子、爸爸洗尿布;弟弟玩玩具、哥哥總調度……他們在分工和互動中,相互學著照顧、妥協、等待和理解。

其實,一段好的家庭關係,不是伴侶始終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、而孩子永遠是那個嚶嚶待哺的孩子, 而是每個人都能在這段關係中,既有所成長又相互成就。

而每一次成長的驚喜,就藏在爸爸給媽媽的假期裡。

1560441551643.gi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