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做五種事,得大福報!

古人有雲: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。」又雲:「心向善,福未至,禍已遠;心向惡,禍未到,福已去。

不管是在佛教界,還是在世俗界,我們都會認可這樣一件事,那就是行善能夠得福。選擇一種向善的生活,隨時把善意傳達給別人,將心比心,以心換心,別人也就會把更多的善意回應給我們,久而久之,我們就積攢下了福分。

15225731051581.jpeg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而以下這五件事,大部分人其實都可以做到,並且還能大大增長自己的福報,只可惜很多人都不會去做。

一、善因好緣

有的人,事不關己高高掛起,不與人結緣,當然也不會有好運氣;有的人,只要行有餘力,就會熱心助人,也從不希求他人的回報,但是好運都會降臨,讓他平安順遂。

而在如今的社會人情冷漠,看似手機等電子設備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,實際上人心與人心越發的隔遠了開來,所以想要有福報,就必須先播撒福報種子。

比如積極參與利益大眾的善事,進行愛心捐助,供養僧寶,幫扶患病人群等事情,所謂「助人者,人恆助之」,多種一點善因緣,就是修福報的方法。

二、平和蓄福

古人雲:「躁急無成,平和得福。」

性情急躁、粗心大意的人,做什麼都不容易成功,以至一事無成;性情溫和、心緒平靜的人,往往各種福分會自然到來。

一個盛滿水的容器,如果放得不平,傾倒了,裡面的水就會流出來,同樣,人要有平和的心態才能儲蓄福報。

15225731053093.jpeg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平和的心態使我們心中滿是優美的風景,給我們一種超然的境界:春風得意時,不會欣喜若狂;命途多舛時,不會自暴自棄;高朋滿座時,不會昏眩失態;曲終人散時,不會寂寞孤獨……

三、慈悲喜舍

一個人有多少福報,可以由自己決定。

《阿含經》記載,有一位小沙彌,本來應該夭壽的,因為一念慈悲,救了許多受困水塘的螞蟻而延壽。一念善心,可以消除罪業;一念慈悲,能夠增加功德。

15225731052280.jpeg

有人「拾金不昧」而獲得福報,有人「不貪不義之財」而得到善緣,有人「救苦救難」而消災免難。可見能夠慈悲喜舍,福報就會到來。

四、虛心納福

古訓雲:「虛心能納福,和氣自生春。」

一個不可一世的人,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肯定,往往會孤立無援,四面楚歌,坎坷一生。

 

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他的幾個弟弟「最要虛心」,指出恃才傲物的人往往「潦倒一生」,原因有兩個:一個是「動謂人不如己」,總是認為別人不如自己,目中無人;一個是「不肯反求諸己」,也就是不懂得反省,凡事喜歡在別人身上找毛病。

15225731055309.jpeg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「虛心萬事能成,自滿十事九空」,切莫將張狂作傲骨,應學麥穗能低頭,翠竹到淩雲處仍虛心。虛心待人,腳踏實地,自然福緣多多。

15225731056686.jpeg

五、吃虧奉獻

許多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損,不願意吃虧,那是心胸不夠寬廣。吃虧奉獻是一種無私的、真心的付出,是一種歡喜的、不求回報的道德行為。如果我們能學會以退為進的方法來處世,可能會達到不可思議的效果。

常抱持著你是好人,我是壞人;你是對的,我是錯的;你很偉大,我很渺小;快樂給你,苦惱給我;富有讓你,貧窮我受;用這樣的態度,尊重對方,處處為對方著想,必能獲得對方由衷的敬愛。

不必羨慕別人的福報比我大,也不必研究別人的福報從那裡來,胡適之先生說:「要怎麼收穫,先要怎麼栽」,已經種下勤儉、結緣、喜舍、奉獻的種子,自然能收到福報的果實。